一、思想建设规范
1.立足实际,结合工作,加强理论学习。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加强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加强爱国敬业、师德师风教育。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使思想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2. 思想建设要落到实处。
将思想政治建设落到实处,党员领导干部要履行“一岗双责”,支部委员会要充分发挥作用。
3. 思想建设要以保证学校发展大局为目标。
党支部作为直接面对党员和师生的基层组织,要切实负起责任,把保证学校发展大局放到重要位置上来。把握和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消除各种思想疑虑,开拓创新,大胆实践,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二、组织建设规范
1.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支部党务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
党支部委员会成员应守信念、讲奉献,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支部书记和支委的产生,要发扬党内民主和坚持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式,将党性强、业务精、有学术、有能力、公正廉洁的党员选进支委会。支部书记应兼任一定行政职务,便于支部书记带领全体党员牢牢把握住教学、科研与管理阵地,使党建工作与业务管理工作形成合力。支部委员会应从大局出发考虑和处理问题,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同时带动全体教师搞好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有利于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 重视在青年教职工中发展党员工作。
切实做好在青年教职工中培养和发展积极分子入党工作:一方面要从青年教师的发展需要着手,把握思想脉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党支部和党员的良好形象引导青年教职工向党组织靠扰;另一方面要积极改进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主动引导、教育和培养,增强教师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
三、制度建设规范
1. 高度重视制度建设。
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党支部工作制度。
2. 支部大会与支委会制度
支部党员大会原则上每三个月至少召开一次,传达、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制定本单位贯彻落实的计划、措施。定期听取、讨论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讨论接受新党员、表彰和处分,
其他需要由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支部委员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指示和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处理支部的日常事务,按期向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
3.民主生活会与民主评议制度
认真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党支部每学期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遇到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沟通思想,化解矛盾,增进团结,增强民主生活会的思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
民主评议党员每年进行一次。评议内容按上级党组织安排并根据支部工作实际确定。评议过程包括学习教育、自我评价、党内评议、党外征求意见、总结整改等环节。对党员评议要坚持党员标准,客观、公正、全面、准确。
4.党支部换届制度
党支部按照上级要求定期进行改选换届。进行选举时,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必须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有效,被选举人获得的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人数的半数以上才能当选。在不到换届改选期间,支部委员有缺额时要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汇报、进行补选。
四、理论学习规范
1. 重视党课学习
上党课是对党员进行党性、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其他经常性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提高党员政治素质的重要环节。支部指定专人,联系实际,认真备课,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讨论,如专题报告、中心发言、专题讨论、演讲等形式,帮助支部党员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党课后支部党员应认真撰写学习心得。
2.强化理论学习制度
强化理论学习制度。坚持定期政治理论学习,是提高高校教职工党员政治素质、提升教职工党支部战斗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在认真坚持学习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学习方式,对支部党员必须了解掌握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学习,以提高认识事物、澄清是非的能力。
五、作风建设与监督制度规范
1.加强党支部作风建设
加强党支部的作风建设,经常对党员进行党性党风教育,不断提高党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防止和纠正不正之风。根据单位工作实际,激励党员弘扬正气、争当先进,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党员示范岗,养和弘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 规范对支部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
完善“两个责任”落实的有效机制。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能否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与党中央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能否自觉参加上级党组织、本支部组织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能否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纪条规;能否廉洁从业,遵守职业道德,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能否密切联系群众,正确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
3.规范加强对党员的监督
定期检查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情况,经常了解党员的思想和工作状况,教育党员自觉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和不良倾向。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